2024-02-27 12:10:00
关爱卡车司机 励志司机梦想录在京收官一箱商品,从一个城市运往另一个城市可能只需几十块,但从城市周边送往收件人手中,运费却高达几百元。物流堵在“最后一公里”,配送企业和消费者被迫为莫名的成本叠加而买单。
电商平台化的头脑风暴中,台上主持人抛出是否需要自建物流问话题,台下多数人聚首反对。
“最后一公里”既是商超连锁在门店竞争中最有力的支撑,也是电商网商完成线下交易赢得最佳客户体验的聚焦点;既是公路运输的最末端,也是快递实现手递手的最后一个环节。每一种运输方式,最终都需要通过“最后一公里”到达其终端用户。TO C时代下,如何畅通物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?
面对这样的瓶颈,11月30日,由运联传媒主办,《货运中国》杂志协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物流论坛在上海召开。没有开幕仪式与领导致辞,每一位参会者都是VIP。来自行业协会,上游的电商网商、商超连锁、家电百货、餐饮连锁,与快递、落地配、商超配送、餐饮配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1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,直奔论坛主题“TO C时代的配送模式变革”,集结智慧,开放式探讨行业发展问题。
● 困境伴着机遇
从理论上说,“最后一公里”是物流这个硕大蛋糕上的“奶油“——利润最为丰厚的一部分。但是,现状却差强人意。活跃在“最后一公里”上的配送企业,其大多数利润微薄,生存艰难。戴定一会长主题演讲“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标准”
会上,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戴定一形象的将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的困境比喻为物流的“阵痛”。他认为,面对这一状况,行业整合将在所难免,其规范化也需逐步提速,创新需成为常态,阵痛的困境也会带来行业的机遇。
在谈到电商的“双十一”狂欢时,戴会长表示:“这显示出了电商组织商流的巨大能力,但配送企业不能盲目应对,要基于规律与客户共赢,流程应当标准化,非标准服务应当模块化,同时还应调节供需,优化网络与流程设计,优化运作管理。”
● 揭秘“双十一”
这是运联传媒的第一届“最后一公里”物流论坛,也是城市配送企业格局发生转变的一年。服务于小卖家的电商正在趋于平台化,平台化之下配送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。
关于“双十一”的物流,2010年的骂声持续到当年春节,2011年舆论声尽一个月,而2012年,191亿元的交易额下,人们对物流的关注仅持续一周不到。在7000万包裹的冲击下,今年的“双十一”没有爆仓和混乱,消费者对物流的满意度提升了7%,九大快递公司当日最高处理量连续3天突破3000万包裹。天猫双十一负责人文颂谈双十一战略及双十二的筹备
淘宝与九大快递的完美配合成为焦点,来自天猫的“双十一”物流项目负责人文颂向大家揭秘:在备战双十一时,天猫通过数据的预测来准备服务能力的容量,帮助快递与商家的沟通提升流程效率,实行错峰限流,制定维护、管理秩序的预案;在双十一期间,天猫通过信息平台与快递企业实时分享包裹数据及预测,启动错峰限流预案,控制节奏。
文颂说:“我们一直倡导‘电商平台化,物流社会化’,未来市场将逐渐由卖家选择服务向消费者选择服务转移。”
● 线上与线下
“双十一”迎来的销量高潮带给快递企业丰厚利润的同时,无情地打击了传统零售业。随之传统零售业的大举上线,线下配送模式如何改变成为新思考。
来自中欧校友电商协会的秘书长王明谭表示,零售业的上线,不论是自身还是与配送企业,都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,在硬性方面需要做到流程、系统、信息的对接,在软性方面需要观念、情感、服务、营销、运营的对接。他说:“‘最后一公里’是客户体验、客户满意、客户忠诚最重要的环节,是零售业转型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。”
● “受宠”的餐饮配送
餐饮配送同样是“最后一公里”不可忽视的一部分,其平均利润水平较其它物流配送企业要高,业务的稳定性相对较强。为何餐饮配送在举步维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中如此受宠?来自启达乔泰的副总经理霍青梅以她的专业性回答了这个问题。中国百胜物流副总裁兼总经理庄伟元在餐饮配送的头脑风暴
“伴随着中央厨房的兴起,冷链配送成为其后勤保障。由于产品的保质期较短,中厨的产品对物流存储与配送准确性、及时性要求相对较高。配送企业如果能够配合中厨的配送要求转型升级,必将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。现在,许多配送服务商正以此为基础,开始由小变大,由弱变强,由个体户变为物流企业。”
● 阳光一公里
制造业和商贸企业的分销体系网络化布局逐级向下延伸,“最后一公里”成为最大的瓶颈。卡车不能进城,客车不能拉货,这不仅是城市配送运营的两难,也是政府管理的两难。
上汽大通的行业总监钱玮告诉大家,伴随着TO C体验的高要求,配送模式需要从粗放式转向集约化,做到小批量、多频次、快速,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水平和物流发展水平较高,综合发展过程最终都采用了标准化的城市终端配送专用车辆,而在中国,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之中,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参差不齐。
“大通倡导“通PEI达”,即专业(Professional)、高效(Efficient)、智能(Intelligent)的运载工具,为配送企业通达终端助力。我们一直希望通过配送工具的变革影响政策,努力推进行业用车的标准化。”
“最后一公里”看似乱象丛生,其实其格局正发生着变化,配送企业也开始从红海向蓝海进军。纵然前路满是荆棘,也挡不住探索者前行的步伐。正如运联传媒总编辑禇方鸿女士所说,“相信在未来10年,‘最后一公里’会是阳光灿烂、希望无限。各位要有信心,今天的辛苦,可能就是未来的收获!”
备注:本文为厂商投稿,目的是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资源信息。